让云端成为文艺新引擎(数字时代的文化生活)

文艺现场从线下到线上,不只是技术的突破,更是艺术表达和创作的突破。用好技术和网络,让文艺更具生命力

辛丑年伊始,各地“云春晚”“云村晚”“云贺岁”等“云上演出”纷纷亮相,内容丰富多彩。“云录制”“云互动”“云传播”等科技手段的应用,不断刷新观众对“云”魅力的认识。可以说,数字技术发展和媒介迭代让“云文艺”势不可挡,越来越多的艺术创作者尝试“触网”,加快线下线上融合,刷新观众观赏体验,创造更多艺术可能性。

“云”技术正在“扩容”文艺生态,如何更好地发挥数字技术的积极作用,使之成为文艺繁荣发展的新引擎,值得思考。“云”不仅意味着技术赋能、形式更新,还意味着审美观念的变革。文艺现场从线下到线上,不只是技术的突破,更是艺术表达和创作的突破。

技术推动艺术“破圈”。数字技术善于放大不同艺术门类之美,给观众带来震撼的观赏体验,让观众“大开眼界”的同时,推动艺术走向更广大的群体。比如,综艺节目《舞蹈风暴》就是技术优势与艺术优势的融合。节目以360度影像、140台摄像机定格舞者在舞台上的高光时刻,可以精准至1/24秒,让观众得以全方位地欣赏舞者之美和舞蹈的艺术魅力,弥补舞蹈艺术稍纵即逝的遗憾。云端的“破圈”同时反哺了线下。伴随近年来云端不断出现爆款舞蹈综艺,线下舞蹈和舞剧演出的上座率也有所提升,让人们看到线上与线下、大众与小众文艺相交融的可喜态势。用好技术、用好网络,让文艺更具生命力。

同时,媒介更新让线下文艺拥有更多表现形式。舞台艺术创作和传播过去通常是“我演你看、我说你听”模式,而“云直播”则通过双向传播、实时互动,拉近观演距离,改变观演关系。VR、AR及全息技术的运用,更让观众成为作品一部分,重塑艺术主客体关系。这种突破传统的交互体验让更多艺术依托“云”技术,拓展自身影响力。如国家大剧院“5G+8K”超高清直播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迈进艺术殿堂;北方昆曲剧院浓缩剧目精华,改编成短视频,让传统戏曲之美广为传播。

“云文艺”时代,创作主体愈加多样,创作力量愈加蓬勃。“云文艺”正在引导用户不再仅仅做简单的内容输出者和被动消费者,而是争做内容的创意生产者和主动品鉴者。深圳某学生舞蹈团通过“云”技术隔空排练,短时间内创编完成原创手舞视频《破晓》,致敬抗疫医护工作者;戏剧《等待戈多》集合多地主创人员,从创作、排练到正式演出,全部在线上完成,突破戏剧创作方式和观演方式。类似的探索还有很多,无不启发文艺创作进一步探索“云”优势、发挥“云”特质。

技术迭代更新,依然是内容为王。互联网时代,信息和产品极大丰富,优质内容是在海量文艺产品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在当下互联网场域中,要想真正留得下、走得远,离不开作品的价值表达。文艺作品扑面而来的科技感、现代感、未来感固然让人心动,科技手段背后深沉的人文情怀更让人动容,它将人们的精神境界引向高处。

艺术走上“云”端,又依托移动智能终端落到每个人的手上。“云”技术加速了艺术生活化和生活艺术化的进程,将逐步成就人们更富艺术气息的美好生活。

科幻网 - 促进科普科幻教育传播发展
关注微信公众号(khwgfzh)及微博(科幻网官方)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免责声明
科幻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杨颖数字高定刷屏网络,什么是数字时装?
科幻网3月28日讯(秦莹莹) 近日,杨颖数字高定写真图刷屏,但是许多网友表示,不懂数字高定是什么概念?数字时尚是时尚产业和数字科技跨界融合的产物,涉及范围较为宽泛,主要包括传统时尚产业的数字化生产、交易和纯数字化的虚拟时尚两大类。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加速了工具的变革,引发时尚要素的重新整合,使时尚品不局限于传统固有的形式。虚拟线上展厅和虚拟样衣早已成为各大零售商和品牌在疫情期间常用的推广手段。借助 3D 应用以及 AR/VR 技术,大大缩短了样衣制作过程的时间,减少资源浪费,并通过减少时装周期间的差旅来降低碳足迹。虚拟时装可以出现在互联网的各处:社交网络、游戏、商城、乃至数字艺术展。对于网生一代
小女孩误认腐乳为草莓点心,腐乳都有哪些分类
科幻网3月28日讯(秦莹莹) 3月26日上海。一妈妈带着3岁的女儿外出就餐,小女孩一眼相中桌上的“点心”,却被告知是大人吃的。小女孩不甘心,非以为妈妈是藏了一块草莓小点心不给她吃,尝了一口瞬间上头了。原来小女孩把豆腐乳看成自己喜欢的食物了。豆腐乳是中国传统民间美食,在东南亚地区同样存在。腐乳通常分为青方、红方、白方三大类,像小女孩吃的就属于红方。因此,臭豆腐属“青方”。“大块”、“红辣”、“玫瑰”等属“红方”。“甜辣”、&ldq
感触智能魅力,人形机器人“入职”中科馆
原标题:人形机器人进驻中科馆打造全国科技馆创新应用新模式
点击加载更多